从最初到现在,B2B贸易展会的展位搭建演变受到了搭建制作材料领域的研发成就、技术创新、经济压力、全球化,以及参展商需求和偏好变化的影响。
这种演变不仅重塑了参展商展示品牌的方式,还通过降低搭建成本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。
随着成本再次上升,在有望再次重新定义展位搭建的技术推动下,该行业正处于下一次演变的边缘。
在贸易展会展位搭建普遍使用木材时代之前,可追溯到20世纪初甚至更早,人们使用了各种材料来打造功能实用且视觉上吸引人的展位。
织物和帆布因其重量轻且便于运输的特性而常被使用,参展商可以将它们覆盖在简单的框架上。
选择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容易获得、使用方便,并且能够在当时的条件限制下打造出引人入胜的展位。
20世纪80年代,木材是美国贸易展会展位搭建的基石。这些定制的展位结构由木匠团队花费数周时间手工打造,展现出坚固且量身定制的形象。
然而,它们的制作、维护和更新成本高昂,PG电子运输起来很重(货运费用通常占预算的15%至20%),安装也需要大量人力。
由于成本高昂,较小的企业参展能力有限,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改变,当时由泰德·齐格勒创立的诺马迪克展示公司(Nomadic Display)首次推出了轻便的弹出式展位装置。
诺马迪克展示公司的创新设计通过使用轻质材料和可折叠框架,使更多人能够参与贸易展会,成为了追求便捷和高效的参展商的热门选择。
这些展位装置通过提供一种便携、易于组装的解决方案,彻底改变了贸易展会行业,显著减少了搭建时间和运输成本。
这场革命始于1968年,由德国人汉斯·施泰格发明的奥克坦姆(Octanorm)。
在杜塞尔多夫的欧洲零售展(EuroShop)上亮相时,PG电子奥克坦姆的模块化铝制系统——重量轻、可重复使用且组装迅速——相较于木材的刚性,更具效率优势。
20世纪80年代初,通过经销商及其北美分部,奥克坦姆进入了美国市场,它将运输成本降低了30%至50%(铝的重量是木材的五分之一),并且使组装几乎无需工具,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。
奥克坦姆服务合作伙伴国际(OSPI)网络从20世纪80年代的50至60个成员发展到如今在4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41个成员,这反映了其在全球的影响力。
这种成本优势使得规模较小的公司也能够参加贸易展会,随着20世纪90年代模块化设计的普及,参展商数量大幅增加。
1. 成本压力:木制展位搭建因高昂的运输、人力和处理成本而耗费大量预算。铝的重量轻且可重复使用,显著削减了这些费用,使更多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参展费用。
2. 速度与效率:展会日程安排越来越紧凑,要求在数天内完成展位搭建,而不是数周。铝制的模块化特性满足了这一需求,简化了物流流程。
3. 企业品牌塑造:到了20世纪90年代,公司希望在各类活动中拥有一致的品牌设计。铝制材料的灵活性能够实现这一点,且无需承担木材定制的高昂费用。
4. 设计创新:模块化系统简化了展位搭建过程,将重点从木工工艺转移到组装上,进一步降低了参展门槛。
成本的降低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,它使贸易展会的展位搭建成本变得更加可承受,从而扩大了参展商的参与范围,尤其是在铝制时代的早期。
行业迅速适应了铝制材料的兴起。到了20世纪90年代,美国的海马克科技系统公司(Highmark TechSystems)加入了奥克坦姆等欧洲先驱的行列,针对美国市场的需求对系统进行了定制。
贝矩阵(BeMatrix)于2004年在比利时的德尔塔矩阵(Delta Matrix)基础上成立,并于2012年进入美国市场,推出了其62毫米框架。而阿路维申(Aluvision)于2003年成立,到2000年代后期将时尚的设计引入了北美市场。
搭建商们从掌握木工技能转变为掌握组装技能,展会组织者也简化了物流流程——削减了货运费用并加快了日程安排——以适应这个更轻便、模块化的时代。参展商们接受了可重复使用、带有品牌标识的展位设置,随着成本降低和参与便利性的提高,参展人数不断增加。
硅胶边图形(SEG)作为一种自然的演变形式,于2008年在欧洲零售展(EuroShop)上首次亮相。PG电子将热升华打印的织物与可嵌入铝制框架的硅胶边相结合。
随着2010年至2015年打印技术的进步,SEG的需求急剧增长。它通过使用轻质织物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,提供了无缝的品牌展示效果,并且能够与模块化系统轻松集成。
如今,SEG在展位搭建预算中占比8%至15%——在以图形为主的设计中占比高达20%——这反映了它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视觉核心要素的重要地位。
对于一个价值5万美元的展位搭建项目来说,这意味着4000美元至7500美元的支出,既提高了成本效益,又增强了展示效果。
铝制材料的成本优势使一个20×20英尺的木制展位搭建成本从5万美元以上降至2万美元,为规模较小的公司打开了展会的大门。
虽然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参展商确切数量难以统计,但美国展览研究中心(CEIR)指出,20世纪80年代之后展会规模有所扩大,有传闻证据表明,20世纪90年代参展商数量的激增与模块化设计的采用
随着成本趋于稳定,全球贸易占据了主导地位。美国展览研究中心(CEIR)报告称,到2019年,美国展会参展商中有26%来自国际,如今这一比例为18%至20%,反映了分销渠道的增长。
国际展览业协会(UFI)在2018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达6800亿美元,并且根据GMInsights 2023年的数据,B2B贸易展会占比57%,突显了这一转变。
在新冠疫情之后,到2023年,75%的参展商计划参加更多的展会(贸易展会实验室数据),这更多是受到市场准入的驱动,而非单纯的成本节约。
虚拟/混合模式的选择(成本为1000美元至5000美元,而实体展位搭建成本超过2万美元)在短期内降低了参展门槛,到2023年,92%的展会恢复到了原有规模(经核实的市场研究数据),实现了成本与覆盖范围的结合。
虽然早期的增长源于铝制材料和硅胶边图形(SEG)带来的成本降低,但后期参展商数量的增加更多归因于美国和全球的分销渠道的发展——尽管成本的可承受性奠定了基础。
随着成本持续上升,贸易展会展位搭建的下一次演变可能由技术进步驱动。以数字为先的展位搭建和3D打印组件预计将变得更加普遍,这将大幅降低运输和货运成本。
随着这些技术的普及,我们可以预期全3D打印的展位以及超轻材料,如碳纤维和充气材料,将成为标准配置。打印速度将提高,成本将下降,定制选项将与当前的解决方案相媲美。
最终,由人工智能驱动、带有增强现实(AR)/全息图形的自组装展位有可能取代传统的实体展位结构。
这些创新的展位将具有高度的便携性,几乎可以消除人力和运输成本,并且将无缝融合实体和虚拟元素,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范围并提高投资回报率。
从木材到铝制材料再到硅胶边图形(SEG)的发展历程,证明了贸易展会行业在追求成本效益、效率和视觉震撼效果的驱动下所具备的适应性和创造力。
1968年奥克坦姆(Octanorm)的创新,以及贝矩阵(BeMatrix)和阿路维申(Aluvision)的进一步完善,使参展变得更加普及,而硅胶边图形(SEG)则将效率提升到了艺术层面。
随着成本的不断上升继续塑造行业格局,由尖端技术推动的下一次演变即将到来。
这种持续的创新循环确保了贸易展会将不断发展,为参展商提供新的机会来吸引观众并留下持久的印象。
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贸易展会展位搭建的未来将如同其过去一样充满活力和变革性。